发布时间:2024-12-20 10:17:11 人气:8 来源:天云祥客服外包
||2008-08-04
家电出现故障时,消费者的首要反应往往是拨打厂家的售后服务电话。然而,相关调查却显示,上门的特约维修人员并不总能提供满意的服务。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多数企业采取外包形式进行售后服务。但在此过程中,一些企业未能遵守国家关于维修部和从业人员资质的规范要求,甚至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将售后服务外包给无资质的维修点。
● 特约维修资质受质疑
日前,重庆消费者赵女士投诉称,她于2005年10月购买了一台价值7200余元的30英寸液晶电视。去年10月电视出现故障,当地特约维修点派人上门检修后声称液晶屏损坏,需支付5000元的换屏及维修费用。然而,当时市场上同款新电视仅售3000余元。赵女士对此表示难以接受,并向品牌总部反映情况,要求提供书面鉴定报告。经多次交涉,企业总部再次派人检修,却得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结论:故障部件仅为逆变器,且仍在保修期内,可免费维修。
此类针对特约维修的投诉并非个例。记者在吉林省消费者协会官网上发现类似案例:一消费者因冰箱不制冷报修,维修人员为省事,省略了应更换箱体的标准处理,导致冰箱使用寿命受损。
● 部分企业忽视特约维修点资质
据北京市丰台区维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梁生荣介绍,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特约维修方式提供售后服务。然而,由于厂家与特约维修点之间为互利合作关系,且受监督成本、人力等限制,企业难以全面掌握售后服务情况。此外,维修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甚至缺乏相关资质,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家电维修协会秘书长赵泽蕊指出,尽管该协会自2004年起开展家电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工作,但目前主动申报并获得相应资质的维修服务部仍占少数。大部分维修服务部在经营规模、人员资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管控。
● 相关标准和政策亟待完善
目前,仅有部分地区性法规对特约售后服务机构进行限定。如《湖北省电子电器产品维修服务条例》规定特约维修单位必须具备三星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然而,全国范围内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政策来规范家电维修服务行业。
中国电子商会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周明透露,《消费电子产品企业售后服务规范》已完成网上公示,旨在规范企业的售后服务活动、资质评定以及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提供参考。然而,该规范短期内尚难以出台。
赵泽蕊认为,在加大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标准推行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惩处力度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并制定行业准入制度。此外,企业也应强化现有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并提高服务水平。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将加强产品售后服务监管,并准备建立用户满意度体验制度、完善“三包”规定以及组织制定售后服务指南和标准等。
● 记者手记:售后服务还缺什么
在家电售后服务系列专题中我们发现,尽管企业高举售后服务大旗,但仍存在诸多不足。真正缺失的其实是相关标准、强有力的监管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为改善现状,我们需共同努力推动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觉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责编:admin
今日已有 123 家企业获取报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