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0 10:16:22 人气:12 来源:天云祥客服外包
客户世界|埃德莎姆|2008-05-19
从宝洁公司的几度沉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其文化价值的定位息息相关。只有把消费者当作老板,摒弃自视为伟大公司的态度,以客户利益为导向,公司方能经得起市场的严峻考验。
宝洁,作为全球最著名的消费品公司之一,2005年销售额已近570亿美元。旗下拥有17个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品牌,如汰渍、潘婷、帮宝适等,均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尽管进入全球市场的时间晚于竞争对手,如高露洁和联合利华,但宝洁的销售额中有约48%来自北美以外地区。在8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销售产品多达160余种。
然而,宝洁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6月,公司陷入困境,连续出现盈利下降警报,股票市值在短短6个月内下跌50%。此后,董事会决定撤换任期仅17个月的首席执行官迪克·雅格。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宝洁的业绩持续增长,每隔10年,销售额便翻一番。通过收购高收益的美容保健公司及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利润实现10%的增长。但随后,由于对消费者需求的忽视,宝洁逐渐失去了市场优势。
幸运的是,宝洁总能在关键时刻自我救赎。新上任的CEO雷富礼引领了公司管理和文化的重大变革,重申消费者是公司的核心。这一转变使宝洁重焕生机。
德鲁克的忠告
对于宝洁而言,1995年至2000年间的日子可谓艰难。销售增长率低迷,国际市场表现不佳,市场份额停滞不前甚至下滑。更为糟糕的是,竞争对手高露洁全效牙膏取代了佳洁士的领导地位。
在迪克·雅格接任CEO后,他坚信创新和组织变革是宝洁复兴的关键。他提出了“组织2005”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变革来振兴公司。然而,这一计划虽然注重产品和技术,却忽略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在与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交流中,德鲁克对宝洁的策略提出了中肯的批评。他认为宝洁过于关注内部,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需求、人口统计特征和分销渠道的变化。
消费者才是老板
雅格的策略是推出大量创新产品来维持溢价,但这并未取得成功。高价策略在发展中国家也遇挫,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承担宝洁产品的价格。在追求下一个热门品牌的过程中,宝洁忽视了其核心业务。
雷富礼上任后,迅速调整了策略,强调回归基本点:消费者是老板。他认识到宝洁需要更加关注外部环境,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一转变与德鲁克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雷富礼的领导下,宝洁重建了老字号品牌,重新关注客户需求,推动了销售量的持续上升。同时,公司改变了广告策略,加强了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
为了实现增长目标,宝洁还扩大了客户群的定义,将低收入消费者纳入考虑范围。这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消费者的实际支付能力出发,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和供应链策略。
这些变革使宝洁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显著增长。2005年,在销售业绩最好的16个国别市场中,有8个是发展中国家。
本文选自《德鲁克的最后忠告》,作者为纽约咨询合伙人公司创始人。为保持原文风格及意义,对内容进行了适当排版和调整。
责编:admin
今日已有 123 家企业获取报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