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21:11:16 人气:17 来源:天云祥客服外包
记者:曾总您好!近年来,感觉您的生活和工作都经历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听说您的公司被收购了。您能否分享一些相关的经历和感受呢?
曾智辉:我自己的公司是从2011年开始创业的。然后在去年,也就是2016年,被新三板挂牌的亿美汇金公司收购了。目前,我担任新公司的副总裁,主要工作包括战略规划、客户忠诚度研究工作以及一些咨询管理任务。我现在的自由度相对较高,还在写一本关于客户忠诚度营销的书,预计今年年底会出版。
到目前为止,我的状况大概就是这样。未来,我也许会迎来新的工作机会或变化。
记者:听说您现在已经定居澳洲了,是真的吗?
曾智辉:其实,我两边都会跑,尽量让工作和生活都不受影响。大部分工作我都可以远程处理,这样感觉比较平衡。
记者:您是如何选择切入忠诚度营销领域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呢?能否分享一下您之前的从业经历和专业积淀?
曾智辉:在2005、2006年之前,我主要从事CRM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电话营销呼叫中心领域。2006年,我开始创业,那时候发现数据库营销方面有很多机会。但几年后,公司业务发展方向上面临困惑,国内企业对数据库营销认识不足。在几个股东对业务发展方向有分歧后,我选择了在2009年退出。
2010年,我休息了一段时间,写了一本30万字的《电话营销管理》,市场反馈很好。在重新考虑创业时,我认识到需要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于是精准地定位在忠诚度计划这个切入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2011年创立了精诚所致研究所,专注于客户忠诚计划。从2011年开始,我们陆续接到了中石油等大企业的项目。
记者:您开创研发忠诚度计划管理体系的历程是怎样的?这个体系经历了哪些升级和迭代?
曾智辉:从2011年到2015年,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咨询业务为主,第二阶段则以运营为主,特别是积分兑换和会员运营外包服务。
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积分商城不仅仅是积分的兑换,更是客户忠诚度管理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的积分商城业务发展较快,相比传统礼品公司转型做积分的公司,我们更具优势。
记者:谈到积分管理,大家都能理解会员管理,但忠诚度计划的概念可能有些模糊。您能否解释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年中,国内外企业在实施忠诚度计划方面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曾智辉:积分、会员等都是实施忠诚度计划的手段。忠诚度计划是对这些业务的整合和战略规划。
当我切入这个市场时,国内忠诚度计划的运营管理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我们通过公开课、演讲等方式,推动企业了解并实施忠诚度管理。从2012到2013年,国内忠诚度营销开始体系化,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等元素。
记者:您觉得国内外在忠诚度计划领域的发展有哪些差异?目前国内哪些行业在这个领域发展较快、创新较多?
曾智辉:国内外在忠诚度计划方面的发展确实存在差异。国内相对落后,创新也较弱。尽管航空公司等行业的客户忠诚计划业务模式相对成熟,但近年来进步有限。
相比之下,酒店业在忠诚度计划方面做得很好,尤其是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促进了本土酒店集团在忠诚度计划方面的创新。
记者:您认为不同行业的忠诚度计划之间的主要差异点在哪里?
曾智辉:不同行业的忠诚度计划有共性,也有差异,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我们通过客户消费频次和消费金额两个维度对忠诚度计划进行分类。
比如超市等采用数量型忠诚度计划;航空公司等则属于利息型;汽车等属于体验型;而房地产等则属于社交型。
记者:在实施忠诚度管理时,您认为有哪些瓶颈点?
曾智辉: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瓶颈点。首先是战略性问题,企业需要认识到忠诚度计划是战略定位问题,而不仅仅是工具。其次,专业性的认识不足也限制了忠诚度计划的有效实施。
记者:您在2010年出版过《电话营销》一书,听说您正在写一本新书,能否提前介绍一下内容?
曾智辉:是的,我目前正在写作的书是关于客户忠诚度计划的。这本书将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讲述具体的操作方式。我希望能将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创新思考融入其中,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记者:您对忠诚度计划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何期许?对国内忠诚度管理的未来发展有何预判?
曾智辉:我认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将会加速,随着竞争加剧,企业将更加重视客户忠诚计划的投入。
同时,我也看到中国电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客户忠诚计划的不同实施方式。未来,这个市场和相关服务都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宏观角度看,客户忠诚度的建立将依赖于两个主要驱动力:客户体验管理和客户忠诚计划。
今日已有 123 家企业获取报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