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0 10:25:59 人气:24 来源:天云祥客服外包
||2010-07-25
富士康的北迁,正契合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逐低成本”的迁移规律。这类企业总会追寻人力、土地和运营的低成本,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转至劳动力更廉价之地,以此助推迁出地的产业升级。
全球范围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已历经三次大规模转移:
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先将纺织等传统制造业转至日本、西德,专注发展半导体、通讯等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
60至80年代,日本、西德又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亚洲“四小龙”等地,自身向技术密集型转型。
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及“四小龙”将不具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至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以阿迪达斯为例,其转移路径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从70年代的欧美到日本、韩国,80年代进入中国台湾,90年代因新台币升值和劳工成本上涨而转至中国内地。现在,阿迪达斯已开始考虑将生产线从中国沿海扩展至东南亚,但中国内陆因基础设施和政策稳定性可能更具优势。
当前,中国国内的产业转移趋势比国际更为显著。例如,全球第二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伟创力,将其全球工业面积的三分之二布局在中国。
伟创力自1988年进入中国后,以深圳为起点向全国扩展。随深圳成本上升,1995年转向珠海,并收购一家PCB生产企业作为基地。
随着珠三角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伟创力亦如富士康开始内迁之路。今年5月31日,伟创力宣布计划在江西赣州建立新的生产设施。
两大代工巨头富士康和伟创力的内迁决策,或许预示着中国大陆内部地区将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下一个迁移目标。
责编:admin
```今日已有 123 家企业获取报价方案